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优质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但由于目前建筑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动力不尽相同,比如: 为了增强市场准入资格;为了切实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为了地方主管部门的强制要求;有的介于几者之间,也有的阶段不同,原动力也不同。由于最初不同的动机决定了对待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决心和深入度。所以,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建筑企业。
1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差的原因
1. 1 标准化管理的决心不坚定
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在上级要求下随着大流开始的,最初只为取证。但将日常经营管理与所建立的体系完全相融的意识仍不到位,严格按标准办事的决心不够坚定,应付心理没有根除。
1. 2 日常监控与体系要求不能很好结合
ISO 9000 标准的核心就是过程方法的思想,过程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线,然而很多企业在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由于对标准理解、认识不够,总体策划上往往忽视对四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的详细识别,特别是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未将质量管理体系看成是一个大的过程,没有将产品实现过程向识别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这两头延伸,因此相关过程被孤立起来了,过程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管理网络。另外,很多企业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实施不到位,过程日常运行情况如何,企业高层重视不够,指导思想不甚明确,企业各系统的日常监控(日检、季检等)检查与体系文件要求的结合不到位,甚至体系文件的许多要求日常检查不涉及,只有内审时才按体系文件要求检查,最终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 3 规范基础工作的力度不够
建筑企业诸多管理工作的规范,必须从基础管理工作开始扭转观念,调整做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决心。许多最基础的工作决定着最终成品的质量, 其实是关键的管理环节。比如施组专项方案编制的可行性、技术交底的有效性、材料进场的检验验收、人员进场的资格验证等等。事实上这些环节都还存在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不严谨管理现状。
1. 4 建筑企业人员素质的影响
建筑企业许多关键岗位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比如: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多数是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他们有长期的生产实践,但文化素质已达不到目前社会进步、企业发展、规范管理的需要,思想意识多数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要求。比如:标准要求材料的使用要具有追溯性,从进场的点收、检验、试验、领用各环节,材料的炉号、批号、批量、检验号、使用部位都要清晰记录, 环环相扣,他们的意识使得他们始终认为这些工作没必要,他们的文化层次决定他们工作开展的费时费力。
1. 5 外部环境不规范的影响
建筑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还经常受到外部环境不规范的影响。例如合同不规范:工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合同却迟迟不能签订,由于施工已经进行,即使再进行合同评审也无太大意义( 7.2实施受到影响);建设单位指定工程分包单位,施工单位对此分包单位的控制受到制约( 7.4 和7.5条款的实施受到影响)等。这些问题都在操作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以致使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受到外部阻力且有效性不高。
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2.1 坚持质量管理七项基本原则
在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真正将质量管理“七项基本原则”作为管理思想或核心价值观,并转化到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过程程序当中,要使全体员工理解、遵守、执行,尤其是高层领导要统一思想、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2 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基本指标。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那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2.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建筑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建筑企业主要是不断创新,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员工,加大对员工的指导性。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提高两者的沟通并指出要加强建筑企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加强员工培训,既为自己建立了稳定的人才队伍,也提高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2.4 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当是持续不断地找出制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持续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才能实现。在进行组织内、外部审核时,制定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评价结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级别。以此来代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程度,使获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可比性,使认证活动真正能够证实组织具有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自身要求能力的程度。
3 结束语
建筑企业获证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映的是建筑企业当前阶段现实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首先必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其次是找到制约的本质与关键要素,采取对策、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